常聽到一句話「換了個位置等於換了個腦袋」,似乎是在譏諷本來一樣位於平行位階的同事晉升成為主管後,怎麼以往親切的態度,突然180度大轉變,變成一個高高在上,難以親近的主管呢? 然而,從執行者變為一個管理者,本來要承擔的責任已經不同以往,其主要的工作就是要有效率地運用其組織內部的各種資源,以達到組織設定的目標,故在心態面上就必須跟身為執行者時有所不同。在這裡分享幾個管理者自身應具備的基本觀念給大家:

iStock_000043681664_Double.jpg

 

從管理者自己本身而言

以謙遜為基石

很多人當上主管的確換了位置換了腦袋,都染上了”大頭症”,覺得擁有權力之後,應該是部屬放下一切來配合主管,不能違抗主管的命令。然而,既然被晉升為主管有了團隊,就無法再像以前一樣,僅靠自己單槍匹馬就能完成團隊目標。所以,為了讓團隊中的部屬們都能協助主管一起達到目標,主管必須具有謙遜的態度才能贏得部屬的尊敬與信任,也才可以得到部屬的協助,合力完成組織目標。

我只能改變我自己

成為一個團隊的主管,並不是靠負責發號施令,部屬就會幫你完成所有事情。身為主管,除了要管理”事”,亦要管理”人”。當部屬無法理解主管交辦的任務,或因為某些因素不想配合,這時身為主管的你,可以先從改變自己開始做起,想一下是不是自己工作分派不均?還是任務說明不清楚?還是部屬生活上有面臨甚麼困難?適時關心部屬,體諒部屬,相信部屬也會因為你善意的改變而改變。

但是,當面臨那種故意不配合的部屬該怎麼辦?這時,就只能用”績效”來規範部屬了。畢竟不管是主管還是部屬,大家來上班的目的就是賺錢,而要能領到薪水賺到錢,最重要的就是要達到公司的績效要求。

個人擔當的正向思維

身為一個主管,要擔負的是團隊績效的責任,不再是個人績效的責任。有些主管在工作分派上出現失誤,卻不敢承認,這樣的主管,實在是無法贏得部屬及眾人的尊敬和信任。另一方面,成為主管一定會得到某些好處,例如擁有更多的薪水和權力;然而,相對地,也一定要面臨許多”不得不處理”的人事物,例如資遣部屬,這時候主管更應該具有能承擔的正向思維,回到主管的工作重點----就是要帶領團隊達成目標。為了讓團隊成長,主管們必須比部屬更加理性與正向思考,更有承擔力,才能帶領團隊邁向成功。(待續)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管理學
    全站熱搜

    芃伶's樂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