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ay2 行程:清水寺→ 地主神社→ 二、三年坂→ 寧寧之道→ 石坪小路→ 八坂神社→ 祗園/花見小路通→ 錦市場→ 伏見稻荷大社
第二天連早餐都沒吃,就迫不急待往京都著名景點「清水寺」出發。在京都市區遊覽,搭乘公車非常方便,只是日本跟台灣相反,公車都是由左邊上下車,不知道為何這會影響我在看公車路線的方向感,再加上京都的公車種類非常多,方向感一向不錯的我,一開始還真的花蠻多時間摸索,畢竟我是第一次來日本啊.......
迷路一段時間,終於順利搭地鐵再轉搭巴士來到清水寺山下。往清水寺的路上,左右兩側都是販賣當地小吃,各種土產,紀念品的小店,都頗具特色,觀光客也非常多。只不過一邊往上走,我忍不住和旁邊的妮奇小姐說:「怎麼有一種身在九份的感覺....XD」
清水寺山號為音羽山,創建至今已經有1200多年了,中間在江戶時期(1633年)有重建過,主要供奉千手觀音。清水寺建築的重點是沿著陡峭懸崖而建造的本堂舞台,由139根十數公尺的束柱所構築而成的懸空建築架構,為日本國寶。記得櫻桃小丸子卡通裡有提到,「從清水舞台跳下去」表示抱著破釜沉舟,要下定決心做某事的意志。
穿著和服來清水寺參拜的可愛妹妹
當時花100元日幣為2016年求個籤,現在2016已過一半了........只能說有點準......籤中說要常拜觀音,恩,要好好照做 (握拳)。
地主神社就在清水寺旁邊,是京都有名的愛情神社,哈哈,我們兩位熟女當然要來參拜一下,希望能求得好姻緣。
有一次看莎莎主持的「食尚玩家」有介紹這個,若能閉著眼睛從其中一塊戀愛占卜石順利走到另一塊戀愛占卜石,戀愛就會順利。哈哈,所以我們也有來試一下。
地主神社裡供奉著各式各樣,可以祈求良緣的神明和菩薩(甚至是石頭也可以),整個參拜不完.....深怕漏了一個,會錯失姻緣啊......。每一個祈福點都有香油箱,參拜下來再加上買祈福御守也花了不少錢。
地主神社外面附近有一個手機充電站,當手機沒電時,這個最靈了,哈。
出了清水寺,我們來到三年坂、二年坂。「坂」在日文的意思是斜坡,二、三年坂是一條鋪著整齊平整石坂的斜坡道路,兩側是古式的日式建築商店,一樣販賣各式各樣包裝、設計精美的小物 (妮奇小姐完全被包裝吸引,在這上面花了不少錢..哈哈)。沿著二、三年坂一路往下會先來到高台寺,但在抵達高台寺正門前,會先看到一座巨大的白色觀音像(據說高24公尺),這是「靈山觀音」。(我想,很多人應該會誤以為這裡是高台寺而走進去吧,因為大觀音像太引人好奇心想走進去看....)。「靈山觀音」對面的斜坡道路往下走就會到達寧寧之道,而其旁邊有一條岔出去的小巷子是石坪小路 (這裡路蠻複雜的,要找一下,而且我也不確定我拍的照片是不是就是寧寧之道和石坪小路,我只是在找路亂晃的旅程中,有看到優美、具特色的景象就給他拍下來了)。
出了石坪小路,順勢來到八坂神社,京都有名的「祗園祭」就是由此開始的。神社正在忙著布置,以便迎接即將到來的猴年。
。
八坂神社出來就是熱鬧的河原町,沿著河原町,會經過花見小路,因為我們趕著去錦市場以免店家都收攤再加上整天都沒吃甚麼東西,就沒進去逛。但聽說花見小路兩側料理屋、茶屋林立,還可以看到京都傳統的町家建築。應該值得看看。
錦市場號稱是京都的廚房,是一條很長、很擁擠,賣很多醬菜的商店街。下圖右下角的章魚燒店,我們也是因為排隊人數眾多很去吃的,後來發現旅遊書有推薦,叫做「 カリカリ 博士」,這家章魚燒內餡口感軟爛,跟台灣那種厚重的麵粉糊感覺不太一樣。
吃飽又有力氣了,我們又搭火車跑到伏見稻荷大社,是日本國家指定的重要文化財。
晚上去神社有點恐怖,千本鳥居也只能在昏暗的燈光下拍拍照就走了,後面幾天也沒有時間過來,可惜~
伏見稻荷車站的裝潢跟神社的主設計一致,因為狐狸是稻荷神的使者,所以不管是神社內還是車站,都可以看到各種狐狸像。
不知道是冬天太冷還是白天餓太久,回到京都市區的我們又跑去覓食,本想去吃迴轉壽司但沒預訂位置要等很久,就選了一家看起來蠻道地的壽司店,兩人吃了日幣3,175元,就這樣結束了第二天的行程。照片右下的豆腐皮菜湯很好喝,清清淡淡,食材本身的味道卻有煮出來。
日本的餐廳都很貼心,客人一坐下會先送上溫熱的小毛巾,讓客人暖暖手,這對於剛從戶外溫度接近零度走進來的我們來說,非常"大心"。不知道到了夏天,餐廳是不是改遞上冰毛巾?
酒足飯飽之後,我們就趕快回到飯店,將浴缸放滿水,來泡個熱呼呼的湯,哇.... しあわせ (幸福)